从“心”出发让病房成为温暖港湾!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病房启用一周年
更新时间:2025-06-03 17:06:27 点击量:
一组组数据无声却有情:累计收治住院患者4000余人,开展三特色疗法、四级手术占比达38%,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6%……这些数字勾勒出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智能化、人性化、协同化医疗服务体系的扎实成效。自2024年5月病房正式启用以来,医院在智慧医疗建设、多学科协作诊疗、人文关怀服务等领域持续取得突破,让病房成为患者信赖的“温暖港湾”。
在坪山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区卫健局的科学指导下,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自2023年12月18日正式开诊以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现代化医疗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供给效能。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住院服务的迫切需求,医院组织动员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主动亮身份、担责任,在快速发展中带头攻坚。
医院锚定“建设现代化智慧医院”目标,系统开展住院部病房业务工作:院领导班子围绕人员调配、物资保障、流程优化等核心议题,高频次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并坚持现场办公,推动医务、护理、后勤多部门协同工作;信息科与临床科室在智慧病房建设中开展无数次联调测试,最终实现住院办理、术前检查、术后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024年5月6日,住院部病房正式投入使用,内科、外科等基础科室,以及睡眠医学中心特色疗法五、特需综合病区等特色专科陆续开放病房。
医院采取“多学科齐进驻、先综合后专科”策略,从大内科、大外科综合病房起步,逐步过渡到独立学科病房,实现区域全疾病谱诊疗覆盖,填补坪山区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作为深圳首个配备标准化睡眠监测病房的专科住院部,该睡眠医学中心采用“麻醉诱导睡眠+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已累计收治超300例复杂睡眠障碍患者,出院患者平均睡眠效率达85%以上。
“五年没睡过安稳觉,现在能连续睡6小时。”失眠患者陈女士点赞道。中心通过神经调节、睡眠节律调整技术,结合多导睡眠监测、经颅磁刺激仪等设备精准诊疗。在住院部收治的第二批患者中,一位依赖安眠药多年、每日仅睡1小时的患者,经7天个性化治疗后,不仅摆脱药物依赖、恢复4-5小时睡眠,未服降压药的血压也回归平稳,直呼“治好失眠,浑身轻松!”。
学科带头人李朝阳教授介绍,中心已建立神经内科、心理科、中医科等七大学科协作(MDT)机制,住院周期7-10天,形成从门诊筛查到住院治疗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并通过定期回访与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睡眠障碍的整体治疗效果与患者长期获益。
医院将多学科协作(MDT)机制深度融入住院服务,整合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学科集群资源,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覆盖全疾病谱、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诊疗服务闭环,真正实现“患者住院一次,解决多重健康问题”的诊疗目标。
“以前跑五六个科室,现在一个病区全搞定!”冠心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张姨,亲身感受到MDT机制的优势。因心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入院的她,住院期间由心内科团队主导治疗,内分泌科专家每周两次床旁会诊调整血糖血压管理方案;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腋下包块患者,经风湿免疫科规范治疗控制基础病情后,普外科团队协同实施包块切除手术,术后转回原科室继续巩固治疗,全程实现“一站式”诊疗服务;神经内科与康复科联合为卒中患者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方案……
标准化MDT工作流程促使各学科在疾病诊疗全阶段主动介入,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围绕患者需求流动”的诊疗模式。患者家属孔女士感慨道:“这里看病真不一样!各科专家常来病房会诊、商量方案,不用家属跑腿找医生;手术前中后都有人管,住着也安心。”
步入住院病区,暖色调环境与全景落地窗营造舒适就医氛围,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及VIP病房多元房型满足差异化需求;独立卫浴、智能电动病床、陪护专用设备配置齐全;微波炉、饮水机等生活设施便捷完备;24小时热水供应与送餐到房服务,细节处彰显人文关怀。
100%覆盖的智慧病房系统,成为医疗服务提质增效的核心支撑。“我母亲躺在床上就能查报告、订餐,太方便了!”提及床头智慧屏,63岁患者家属王女士竖起大拇指。该终端集成健康宣教、费用查询、在线订餐等八大功能模块,实现患者“卧床即可获取诊疗信息”的便捷就医场景,达成“少排队、少折腾、更懂病”的智慧就医目标。
智慧病房系统通过多屏联动构建数据交互中心,实现院内诊疗数据全域互通。患者入院即佩戴含唯一身份识别码的智能腕带,护士通过扫码完成“三查七对”护理操作,体征数据自动采集并同步生成电子护理文书;护士站交互大屏实时呈现病区运行概况、患者信息清单、输液进度监控等核心数据;护理部通过智慧病房管理平台,实时掌握病床使用效率、护患配比情况、特级和一级患者数量等关键指标病房环境,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此外,病区与药房、库房之间构建的24小时智能物流系统,借助轨道传输与气泵输送技术,实现药品及物资3分钟极速送达。该系统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配送模式,大幅减少了医护人员往返取送物资的时间成本,有效提升了医护工作效率,让医护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诊疗护理工作中。
泌尿外科护士站的“造口护理包”里,整齐摆放着护士团队自发准备的护理用品和手写更换指南。这个贴满爱心便签的“暖心锦囊”,正是医院《2025年人文护理“十举措”》的缩影——从护理服务、礼仪标准到健康宣教,十项可量化的人文护理举措,推动关怀服务渗透至医疗服务各环节。
“只有护士内心温暖,才能把温暖传递给患者。”基于此共识,医院通过团建、培训、评优为护理工作者搭建成长平台,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内化为职业自觉。这种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持续传递:春节期间,住院病区挂上中国结、红灯笼等传统饰物,医护人员手写福袋卡片送给住院患者;肝胆外科为晚期肿瘤患者举办温馨生日会,肿瘤科为患者举办音乐疗愈活动,更有护理人员主动为独居患者购置生活用品、全程协助办理医保备案手续……
“在这里就医就像住进了五星级大酒店,感到既安心又舒适。”“医生的专业、护士的关怀,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医院开展的病友座谈会上,患者代表们的真情赞誉不绝于耳。
73岁患者赵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护士同志奔波办理手续、全程陪同检查。我感动得掉下眼泪。”69岁独居患者吴先生在长信中深情提及:“护士照料无微不至,胜似亲人,感谢医院两次开通‘先救治后付费’绿色通道并全程陪护。”这些质朴的文字,是对医院温馨服务的最高褒奖。
护理部主任欧阳沙媛介绍,一年来,医院不仅收到住院患者赠送的60余面锦旗和10余封感谢信,更收获了无数次真诚致谢。“我们坚信,作为医护人员,只要有一颗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心,就一定能够赢得病患的理解和信任,收获医患间的双向尊重。”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将以病房启用一周年为新起点,锚定“生命至上、立足东部、打造高地、辐射湾区”战略目标,持续以党建引领医疗质量提升与服务模式创新,助推医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致力于构建温馨舒适、安全有序、充满人文关怀的就医环境。
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是由坪山区人民政府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规划建设的区属公立医院,于2023年12月18日正式开业。医院按照区建区管模式,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现已全面开放门诊、急诊、住院、手术、体检、院内社康等业务。医院坚持“服务建院、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为实现“生命至上、立足东部、打造高地、辐射湾区”的发展愿景而踔厉奋发。
医院环境舒适、人文荟萃,是坪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一期项目总用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8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800张,设有停车位1008个,建有门急诊医技楼、住院楼(A、B栋)、后勤综合楼、楼顶停机坪等。拥有西门子3.0T磁共振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施设备,引进了一批内、外、妇、儿、精神卫生等领域的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团队。
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全面合作,努力实现湘雅品牌、技术、管理、学科、人才等优质资源平移,打造湘雅二医院国家级医学中心、国家重点学(专)科深圳基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医疗保健服务。2024年8月正式挂牌成为中南大学产学研合作单位,未来将朝着成为深圳东部医疗高地,辐射大湾区,医、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区级医院省级水平”样板医院和“大综合、强专科”“三优型、智慧化”三级甲等综合性研究型医院迈进,为深化“健康中国”坪山实践,促进全民健康创造新价值。